時間:2007-08-29 11:35
來源:中國投資
沉淀、脫磷、去除有機物和重金屬、固液分離經過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的中水,可以作為工業、市政及綠化用水,實現循環利用。
但是,事情到此尚未結束。“從技術上講,污水處理只是完成了一半”,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社會事業部于曉東處長說。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含水量高,易腐爛,散發著強烈的惡臭,對其如何處置是一個世界性的環保難題。
由于排污收費過低,導致多數污水處理廠虧損運行,更加無法覆蓋污泥處理的成本。目前,污水處理廠通常采取簡單的辦法,把污泥運到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或者拉到郊區去。
有害物質含量極高的污泥,如果不妥善處理,極易對環境造成污染。
據介紹,如果將污泥進行填埋,投資一個僅能使用16個月的填埋區,就需要500多萬元。如果對污泥干化處置后,用作農用耕地,則至少需要投資4000萬元,另外每年還得追加1200多萬運行費。
而且,這是一個拖不得的難題。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工業企業不斷增加,城市污水處理量大幅增加。如何妥善處置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防范二次污染的發生,已經成為一項提上市長辦公桌的環保課題。
在這樣嚴峻的背景下,一些地區進行了污泥發電嘗試:把污泥摻燒發電供熱,一方面可以處理污泥,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分利用污泥含有的有機物焚燒帶來的熱量進行發電。
[page] 于曉東介紹說,污泥發電的程序,一般都是先將污泥干化(干化后,污泥熱值相當于標準煤熱值的1/3),再按一定比例與煤摻燒,利用蒸汽發電。
污泥中含有80%左右的水分,一般干化到含水40%。污泥干化技術很多,有些用熱源,有些用余熱。還有一種方法,是先用污泥生產沼氣,再將沼氣焚燒發電。
解讀中環項目
在浙江省紹興市,一個污泥發電示范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由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和新民熱電廠合資公司——紹興中環再生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的,投資額5億元,主要將紹興印染行業的污泥焚燒發電。
國家發改委將該項目列為國家示范項目,以帶動全國600多家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泥深化處理,并形成一個全新產業。
污泥發電示范項目是全國第一個污水處理污泥焚燒大型發電項目。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1600噸(含城區服裝廠、絲織廠等可燃的非危險企業垃圾400噸)和污水處理廠污泥2000噸(含水率85%)。一期建設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處理污水處理廠污泥1000噸,安裝4X1.2萬千瓦抽凝汽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2.4億千瓦時。
該項目吳總工程師告訴《中國投資》,預計年底第一臺設備就可以并網發電,明年全部建成。最初是紹興新民發電廠牽頭,他們較早掌握了垃圾發電的技術和經驗,而中節能投資公司也將主業放在了環保上面,雙方一拍即合。
目前,該項目產能設計是每天處理1000噸,但是如果污水處理廠能夠嚴格按照工藝經營,那么污泥的產量將遠超過這個數,可能會達到每天3000噸。
[page] 吳總工程師告訴記者,該項目電價方案尚未最終確定。僅就目前的意向而言,可享受浙江省近期出臺的資源綜合利用上網電價為0.53元/千瓦時的優惠政策。
“但我們還要爭取新政策,爭取得到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不過協調起來較為困難,因為會觸及到電力系統的利益”,吳總工說。
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和補貼,污泥發電是“賺不到錢的”。
目前,政府補貼方面還處于協議階段,“各地的垃圾處理收費差距很大,上海、深圳一般是100—200元/噸,紹興處于只有70元/噸,還是考慮到新民發電廠在焚燒垃圾方面做出過貢獻。
垃圾都要政府出錢處理,填埋場也需要政府投資,花費不見得會比電廠的投資少。吳總工認為。
事實上,這個項目的特殊性在于,該電廠不是從環衛部門拿污泥,而是從污水處理廠,整個過程是兩個企業之間的完全市場化操作。由于當地自來水價格里已經包含了污水處理費,因此污水廠會給電廠污泥處理費用。
因為污水廠填埋污泥一樣花錢,而且不斷占用土地,且多為敞口池,不能覆蓋,與垃圾填埋還不一樣,屬于半流體,上面不能走人。因此關鍵不是發電,而是處理污泥。
據悉,該項目與污水處理廠簽署了垃圾供應和污泥供應協議書,確定垃圾處理價格為40元/噸,污泥處理價格為80元/噸。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發改委把污泥納入生活垃圾處理范圍,同等對待。但是在技術上,污泥處理比生活垃圾處理難度更大,而且有很多環節都要確保過程環保。
[page] 復雜的環保工藝
污泥發電項目在現實中有很多復雜的地方,企業間如何銜接?如何儲存?運輸需要專用車,因為污泥會產生滲透液,還有臭味,電廠每年都有1—2個月的時間檢修設備,而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還在不斷產生,在電廠不運行的時候,污泥如何儲存?儲存在廠子里需要大的儲存池,還要密閉,還需要負壓,也就是里面壓力小于外面,以防止臭味散出。燒完之后的污泥如何處理?煤灰渣可鋪路,污泥的成分復雜,有重金屬等,印染廠的污泥與生活污泥還不一樣,成分更加復雜。殘渣還要進行環保評測,處理產生的有毒氣體還要上設備,弄不好會產生二次污染。
面對當前的污泥發電項目,于曉東充滿了疑問。這些都是現實問題。
污泥處置廠除需要一系列干化及消毒設備外,最重要的是鋪設防滲層。防滲層由一種特殊的防水塑料做成,可有效阻隔處理后干燥“泥餅”中的剩余有毒液體污染地下水。由于過濾池留下的過濾液也是有害的,還需要進入污水處理廠再次處理。
吳總工告訴記者,紹興的污泥發電項目,在污泥焚燒之后,對于極少量的殘存物,要進行嚴格的鑒定,完全焚燒形成粉煤灰的,可以很容易地賣出去,當地有幾家大的水泥廠,粉煤灰非常緊俏。在謹慎鑒定之后,如果焚燒不完全的物質還要再次進行填埋。不過由于污泥有80%的水分,干物質很少(約150公斤/噸),焚燒后基本上殘留很少物質,處理起來就較為容易。
在運輸和儲存環節,他說,該項目設計中要及時處理,大部分是污水廠儲存,而電廠的設備檢修期間都是錯開來檢修的,每年7200小時的運作基本上已經將所有的污泥處理了。所采用的污泥沒有達到國家危險廢棄物的標準,但是也不能農用,有害氣體都要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剩下的徹底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事實上,該項目采用的技術是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助燃循環流化床”技術對污泥和垃圾混燒發電。據悉,該技術可以實現垃圾污泥燃盡率接近100%,外排煙氣污染物濃度全部優于國家標準,其中二口惡英排放濃度僅為國家允許限值的5‰,較歐盟標準低20倍;垃圾飛灰中二口惡英含量比日本土壤本底二口惡英限值低17—19倍,利用飛灰制成建材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垃圾焚燒后固體廢物實現了零污染。在單爐日處理量、蒸汽參數、二口惡英防治和滲瀝水零排及飛灰綜合利用等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編輯:王彩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