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厭氧處理廠——普陀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目前正加緊建設。從有關部門獲悉,這座占地65畝的垃圾處理廠建成后,日處理能力為800噸,其中680噸是生活垃圾,120噸是集市垃圾。
普陀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是為了配合蘇州河二期整治工程、拆除東新路垃圾碼頭而投資建設的公益性項目,總投資額約2.97億元,今后主要負責處理普陀區的生活垃圾。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綜合處理廠采用世界一流的機械生化處理技術,每年不僅將為26.85萬噸垃圾提供出路,而且將最大程度進行資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進入該處理廠后,首道工序是進行分選。菜葉、殘羹等餐廚垃圾屬于可腐有機物,一起被送進罐子中,通過厭氧發酵系統進行生物厭氧發酵處理。發酵后的剩余物質,經脫水后制成農用有機營養土,預計每年可產生4萬噸,供普陀區園林綠化使用。厭氧發酵過程中生成的沼氣,則被用于發電,預計一年為供電吃緊的華東電網提供電量4100萬千瓦時。此外,生活垃圾中諸如紙張、可樂瓶、啤酒瓶等可回收物質則被送入打包車間捆扎起來,送往廢舊物品回收中心回收再利用。有關負責人預計,該處理廠明年4月1日可以試運行。
生活垃圾厭氧處理,最難解決的是堆放過程中容易產生臭氣污染這一問題。普陀區市容管理局相關人士稱,該綜合處理廠防止臭氣的“秘密武器”是儲存垃圾的罐子。這些高26米、直徑達17米的罐子,外表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大煤氣爐,密封性很好,垃圾投入依靠專用泵輸送,可以有效防止臭氣外泄,每個罐子可儲存垃圾3000噸。
編輯:王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