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內蒙古生態經濟學會、內蒙古環保局、內蒙古財經學院聯合主辦的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召開。會議旨在為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動國內循環經濟的理論建設與實踐活動;促進國內外循環經濟新模式、新技術的廣泛交流;提高社會對循環經濟認知度,增強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以及為全區循環經濟的發展獻計獻策。
會議認為,中共中央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明確指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對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與會人員認為,今后,循環經濟的研究應當側重以下5個層面問題:第一,在經濟理論層面上,本著生態中心主義的原則,從自然——經濟大系統出發,對物質轉化的全過程采取戰略性、綜合性、預防性措施,降低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的過度使用及對人類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使人類經濟社會的循環與自然循環更好地融合起來,實現區域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系統優化配置。第二,在經濟增長模式層面上,用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規律來指導生產活動,加強要素投入研究,使其從資源消耗型投入轉變為資源節約型投入,從財務資本節約型發展轉變為自然資本節約型發展。第三,在制度層面上,進行適合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創新。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改變現有利益格局,把生態環境和基本資源作為生產要素進入市場“流通”,因此,首先要設計一種制度框架,明確生態環境和基本資源的產權關系,并規定其交易和補償機制。第四,在技術運用層面上,強調的軟化(知識化、信息化)和綠化(生態化)研究,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維系和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于環境的技術。第五,在消費觀念上,提倡綠色消費,也就是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
編輯:王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