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小區里都設有垃圾桶,可以優化小區環境,但居民扔垃圾的方式并不怎么科學。大部分居民都沒把垃圾袋口扎緊,有的甚至將垃圾直接倒入垃圾箱,加上拾荒者的翻找,就算垃圾清運走了,垃圾桶里也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味。咋辦?最近周村西馬社區和戀嘉園兩個社區安裝了一種當支架用的垃圾桶,里面放上結實的黑塑料袋,實行生活垃圾袋裝化,成了淄博市的試點。
嚴格意義上的生活垃圾袋裝化,有兩個非常顯著的特點:一是市民首先把家中的垃圾分類。一般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金屬、塑料等,應當裝入白色垃圾袋;一類是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剩飯剩菜及瓜果皮核等,應裝入黑色垃圾袋;一類是有害垃圾,如廢舊電池、過期藥品、針管等,可直接投放于社區設立的專用衛生容器內。二是市民將分類、分袋(袋子由環衛部門統一提供)裝好的垃圾,扎緊袋口后按規定的時間、方式投放,以便保潔員收集。
8月31日9:30許,記者來到周村西馬社區時,發現以前的垃圾桶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專門制作的支架式垃圾桶,上面是個黑塑料袋。社區物業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換了垃圾桶后投放垃圾的時間為每天6:30—8:30,其他時間不準投放,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垃圾滿地的局面。
周村區環衛局的劉保華副局長說,所謂的生活垃圾袋裝化,就是把生活垃圾分類裝入一定規格結實的垃圾袋內,定時、定點投放和清運的過程。
由于垃圾中還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爛的過程中不僅產生異味,垃圾堆更成為了蚊蠅的“根據地”。通過實行袋裝化處理后,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小區的環境管理水平,避免了垃圾不封閉造成的臭氣熏天的局面。
周村戀嘉園社區的張女士說,過去她家的垃圾是隨收隨扔,由于垃圾桶不實行封閉,小區周圍的味道非常難聞。現在實行袋裝化處理后,采取定時投放,發霉的水流不出來了,蚊蠅比以前少了。而且,一定程度上也逼迫小區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其實,生活垃圾袋裝化在國內其他城市并不少見,山東省東營市早已在市區實行了生活垃圾袋裝化。淄博市建委、市環衛處等部門曾聯合下發文件:計劃2006年選10個小區作為試點,其中張店2個小區、其他區縣各一個小區,力爭2007年年底達到小區內無垃圾箱池和積存垃圾。記者從淄博市環衛處了解到,目前張店城區的試點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初步計劃在世紀花園小區內開展試點。(記者 張吉寶)
編輯:王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