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循環經濟情況

時間:2005-07-07 16:22

來源: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一、 園區概況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1985年3月20日動工建設,管轄面積2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萬人。建區20年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始終保持在30%以上。2004年,完成GDP202億元、工業總產值410億元,分別比去年凈增62億元和10億元,增長44.5%和41.8%。
    
    至2004年,累計興辦外資項目900多個,合同外資額3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6億美元,其中,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33個,美國通用、韓國LG、德國漢高樂泰、日本三菱等32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進社區落戶。累計完成固定資產46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82億元,建成區內全部實現“九同一平”,配套水平大幅提升;耀華國際學校、涉外醫院、彩云城等一批公益、商貿設施相繼投用,海濱旅游度假區建設全面啟動,區域承載力不斷增強。
    
    建區以來,始終堅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同步推進,遵循新型工業化道路,致力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先后實施了以改善空氣環境為主題的“藍天計劃”、保護金沙灘海岸的碧水項目、創造安靜空間的“寧靜工程”以及以清潔生產為指導的污染物源頭削減和總量控制等工作。在環境管理方面開發區還主動接軌國際通則,2000年9月,建立了區域IOS14001環境管理體系,2002年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ISO14000國家示范區”。
    
    二、 園區生態工業園建設規劃
    
    為統籌考慮煙臺開發區的資源、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合理利用和高度集成共享,從根本上解決園區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實現園區內經濟、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科學發展觀,2004年7月編制了《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建設規劃》,為確保規劃編制的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先進示范性,規劃編制工作組對國內外生態工業 園的模式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適合煙臺開發區特色的生態工業園的模式和構架,并進一步進行了調查和現場考察,建立了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平臺的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數據庫,提出了科學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指標、模式和方法,并將相關成果應用到規劃的編制過程中,使規劃具有較強的可實施性。
    
    規劃總體目標是,到2030年,逐步建成擁有“一港(八角貨運港)、二區(生態工業區、沿海生態旅游區)、三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IT產業基地與海洋產品加工基地)、四中心(物流中心、廢物資源化中心、高新技術創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經濟繁榮、技術先進、交通發達、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外向型國家級城市型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煙臺開發區以第二產業為核心,以第三產業為龍頭,以第一產業和其它配套行業為基礎,通過園區內以及與區外或一些虛擬園區的中間產品、產品或廢物的相互交換而實現物質循環,通過能量、廢水和信息系統的高度集成使用和基礎設施共享的方式構建園區工業生態鏈(網),使園區內資源得到最佳配置、廢物得到有效利用、環境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進而拉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同時,物質交換和供需關系離不開信息網絡的鏈接,創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都是在信息網絡的支持下完成的,信息的收集、處理、加工和反饋也構成了一條信息生態鏈。
    
    煙臺開發區發展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精細化工、化纖紡織、生物制藥、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生態旅游和港口物流為龍頭的特色產業群,注重選擇綠色產業和環保產業,特別是做好廢水處理和清潔能源開發兩方面的工作。通過產業鏈條,各種資源、技術、信息流和價值流在三大產業之間流通和交換,使資源的利用率達到了最大化,煙臺開發區在原有的工業基礎上,為園區建設設計出四個大的產業鏈,即電子信息產業鏈、機械加工產業鏈和精細化工產業鏈、制藥工業四個產業鏈。
    
    在保障措施方面主要有組織機構、生態工業園管理制度、支持保障體系等方面。
    
    建立生態工業園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經濟、建設、規劃、環保、財政等部門的主要領導。生態鋼鐵園領導小組是生態工業園建設與管理的領導決策機構,統管生態工業園的日常建設和管理工作。
    
    在管理制度方面,依照國家和煙臺市有關法律、法規,遵循安全、簡便、公平、合理的原則,完善生態工業園管理制度,尤其要完善項目、土地、人員、日常管理制度,做好生態工業園企業的物業管理,幫助生產、產品質量、環境保護、勞動用工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
    
    在支持和保障體系方面,建立規范化的信息管理程序和有計劃的信息管理體制,推動信息在生態工業園內外的及時交流,信息的發布、反饋、更新、驗證應向高科技快速反應方向發展。通過企業孵化器、清潔生產等手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降低企業的創業奉賢,提高企業抵御環境風險的能力。
    
    在宣傳教育與公眾參與監督保障體系方面,通過建設生態社區、創建綠色學校、開展文明消費活動、義務植樹、垃圾分類收集等活動將公眾社會生活融入工業園的整體發展過程,切實提高公眾環境文化素質。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廣告牌、宣傳冊、海報、培訓班、專題活動等多種形式,經常性地開展警示教育、普及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知識和文化。
    
    三、 煙臺開發區實踐循環經濟情況
    
    (一) 企業循環經濟實踐
    
    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市場調控等措施,目前我區已培育多家資源節約型和循環經濟型企業。
    
    氨綸股份有限公司將純水制備工藝由電滲析改成反滲透后,產水率提高10%,年節水20萬噸。紡絲工藝污水經處理全部用于冷卻工序,輔助設備冷卻水改進循環工藝,回用率提高到80%,年可節約用水22萬噸。單獨收集反滲膜產生的廢水,回用于鍋爐水膜脫硫除塵,年可節約用水6萬噸。
    
    張裕公司和法國卡斯特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一處集農業、工業和旅游業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示范點。在這個示范點內,以葡萄園生長出的葡萄為原料進行高檔干紅、干白葡萄酒釀造,釀造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經處理后澆灌葡萄園,蓄水池收集剩余處理水用于養魚,產生的污泥和果梗、果皮回填于葡萄園充當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產生的果核為精細化工和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原料。
    
    漢高樂泰公司和上海通用東岳汽車公司注重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盡量減少使用過程中的環境影響,樂泰厭氧密封膠等系列產品在設計過程和原料采購過程,超前考慮膠的環保性能;東岳汽車生產的雪佛蘭轎車,通過了質檢總局的3C認證及低污染排放小汽車審查。
    
    正海電子網板公司和華潤厚木公司等公司將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后貯存于中水池,回用于綠地澆灌和沖廁,年回用中水30萬噸。
    
    華玉酒店和陽光酒店全部采用太陽能,率先實踐節約能源的理念,酒店內洗浴、餐飲等全部利用太陽能,其中華玉酒店建設了亞洲最大的太陽能利用工程,項目正常運行后年可節約能源約5萬噸標煤。
    
    (二) 區域循環經濟實踐
    
    1、 嚴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前置管理,杜絕污染項目進區
    
    按照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建設部門將環保審批意見做為建設項目開工許可條件之一,區衛生主管部門將環保審批意見做為醫療衛生機構審批的前提,規劃、工商等也都將環保審批意見做為項目審批的前提。充分利用現有建設項目信息庫,推薦企業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嚴格建設項目“三同時”現場督察。對已進入施工階段的項目,進行施工過程全程監督,對環境影響很小的建設項目通過“三同時”督察發現有污染生產工藝,依法予以查處,要求立即補辦相應環境影響審批手續,并嚴格監督。
    
    2、 大力實施“綠色招商”
    
    充分發揮現有龍頭企業的規模、品牌優勢,通過加快引進關鍵“補鏈”項目、培育優秀原料設備供應商,構建最具活力、互補性強、成長性好的生態工業網絡。近幾年,圍繞鴻富泰電子、浪潮LG手機、東岳汽車等項目,加強配套招商、延伸產業鏈條,突出培育機械汽車和電子兩大優勢產業,初步形成了“配套發展——再配套發展——高層次配套發展”的良性互動效應。目前鴻富泰工業園和汽車工業園已入區企業50多家,待入區企業200多家,逐步形成了循環工業鏈網。
    
    3、 發展資源再生產業,促進資源合理循環利用
    
    (1) 建設“資源再生加工區”
    
    啟動占地3.2平方公里的資源再生加工區。2003年下半年,國家商檢部門將該園區所依托的煙臺港,定為山東省廢物進口定點港。2004年2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成為“第七類廢物定點加工利用單位”。同濟大學確定在園區成立全國第一家資源與環境研究院,韓國政府每年將向該院提供部分科研經費。目前,入園企業36家,注冊資本1.2億美元,待入園企業20家。涉及廢舊五金、塑料、鋼鐵以及海產品下腳料等再生產品加工再利用領域。
    
    (2) 推行建筑中水工程
    
    大力推行中水工程,煙臺開發區將水資源一體化管理作為生態工業園建設優先工程,采取了一系列鼓勵措施,加快推進。出臺了《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筑中水工程建設管理(試行)部分》。截止目前,蔚藍海岸住宅小區、新時代大酒店等8家單位建筑中水設施已投入運行,碧海云天小區、錦江酒店等10個項目中水工程已開工建設。這些工程建成后,年可節約用新鮮水150萬噸,能有效緩解全區水資源短缺壓力。
    
    (3) 粉煤灰綜合利用
    
    以華魯熱電廠和西部熱電廠為核心,以粉煤灰、爐渣(6.48萬噸/年)為主要原料,結合正海電子網板公司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1430噸/年),借助現行成熟的爐灰渣生態制磚技術,培育了華劍建材、高合硅塑等5家利用爐灰渣與其他廢物生產建筑材料的企業,年生產標轉5000萬塊。
    
    (4) 西部熱電建成投產后,產生的冷卻水首先被芳華海珍品公司用于高檔水產品養殖,芳華海珍品產生的廢水被海源建材公司利用。西部熱電產生的粉煤灰和灰渣直接密封輸送至海源建材公司制造粉煤灰轉;芳華海珍品生產過程中年可節約能源約500噸標煤,海源建材通過廢物再利用年可產生經濟效益150萬元。
    
      4、 推動區域清潔生產
    
    管委會出臺了煙臺開發區《關于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的若干意見》,優先選擇20家企業進行試點工作。已有金河實業、華魯熱電等6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其中金河實業已完成清潔生產審核終期報告。西區水產品加工企業進行聯合一體化清潔生產審核,通過政府積極宣傳發動和協調,統一選取審核機構,合理安排審核進度,共同確定審核目標。目前此8家企業已共同進行了清潔生產審核培訓工作。煙臺開發區將在試點工作基礎上,在全區企業范圍內分行業開展工作。
    
      5、 實施區域共享機制
    
    宏觀方面,通過區域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促進園區共享。把污水處理廠、熱電廠、廢物處理場等城市建設項目推向市場,挖掘城市建設資產的效益,為園區其他基礎設施市場化運作打下良好基礎。微觀方面,各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把關,從源頭灌輸區域共享理念,切實將單個企業審批管理與區域集約發展統籌考慮,進而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鴻富泰精密電子作為煙臺開發區今年建設的重點項目,在項目審批及建設過程中,尋求區域經濟、社會和環保和諧發展模式,既推進了項目進程,又拉動了西區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西區部分水產企業統一供應純水、海水資源,減少企業重復建設,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套。
    
      6、 園區循環經濟信息建設
    
    初步開發完成了生態工業園地理信息系統,形成全區固體廢物交換信息收集、發布系統,培育廢物商品化交換市場。對園區各組織物質代謝、能量流動等信息進行管理,能夠對園區捏的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副產品交換、能量梯級利用、廢物回收再用、生態技術應用、設施共享等進行咨詢、分析和預測等。
    
      7、 生態文明建設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為契機,以建設生態細胞工程為重點,以創建綠色社會為目標,以機關學校、社會家庭、工業企業等為對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將循環經濟理念與環境宣教緊密結合,開發區一中、第八小學、耀華國際學校等單位開展了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將生態理念滲透于居民日常生活之中,以蔚藍海岸小區為典范,開展了創建省級生態住宅小區活動,在社區綠色功能配置、住宅綠色裝修、居民綠色服務等方面開展工作;在全區建筑工地開展“營造安靜空間、創建綠色工地”活動,要求各建筑施工企業承諾遵守建筑施工現場的環保規定,自覺接受公眾和媒體監督。

編輯:王彩霞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