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09 11:30
來源:中國水網
2014年6月5日,由中歐環保同學會主辦,博天環境集團承辦的“商之道?富之德”——首屆中歐校友商道論壇在京舉行。知名國學大師、中歐商學院校友、熱衷環保事業企業家及社會知名人士齊聚一堂,共話商業道德價值重塑,共同探尋企業道德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和諧共贏,傳播正能量。
論壇現場
商業道德一直是攸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命題,被企業家不斷探索;而社會對新商業倫理的訴求也將企業道德引向公眾視野。商業道德在我國經歷了一個從朦朧到自覺的過程。從最初一味向環境索取、到一味對社會“還債”,再到道德指引戰略、技術引領發展、共贏制造商機的新商業文明,企業家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在商業與道德之間,不斷尋找著價值天平新的平衡點,這也正是中歐環保同學會舉辦本論壇的宗旨。
博天環境董事長 趙笠鈞
論壇承辦方、中歐環保同學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表示,當今社會人們普遍有“道德焦慮”,但更多的是焦慮他人的道德,其實,我們最需要的是自我反省。相比其他行業,環保行業更需尊崇道德、樹立信仰,因為環保問題就是人心問題。在他看來,博天環境之所以能有近幾年的飛速發展,也應歸功于這 “不忘初心”的對信仰的堅持。他認為:“一個企業,如果只關注利潤,成不了氣候,只有堅守商業道德理念的企業,才能走的更遠。”
隨著商業道德反思蔚然成風,具有時代感的“道德紅利”、“道德價值”、“道德最佳收益點”等觀念也正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認知,論壇即圍繞“重塑商業道德”展開。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中歐同學會企業家代表、知名媒體人就企業家和公眾最關心的議題展開主題演講和討論,并分享了企業在商業道德重塑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與會嘉賓共話商業道德價值重塑
王守常教授提醒企業家,道德高尚的人往往擁有大智慧,在尋求利益與道德平衡的時候更懂得運用“術”達到雙贏。企業家代表天明集團董事長姜明表示,企業家不能只有富,要有文化內涵、有愛心善心,富才能有德。知名媒體人《經濟觀察報》社社長劉堅也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媒體的道德,應從做好本分工作做起,道德不應是對別人的要求,而是對自身的約束。
“商道”大型展板
會上,中歐環保同學會還發起了七點“商道倡議”,呼吁企業家積極參與到商業道德價值重塑的實踐中來。儀式中宣讀了“商道倡議書”,并由與會的企業家共同拼出了“商道”字樣的大型展板。活動負責人表示,該儀式旨在號召企業家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商道”的推崇和踐行的決心,共同描繪出“商道”的美好未來。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