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編者按 曾經低調的上實環境經過三年的打拼,不僅躋身中國水業的第一梯隊,更是成功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值從當初的1億新元猛增至10億新元以上,一躍成為新加坡上市公司百強,環境類上市公司第一。
不斷崛起中的基礎設施綜合性投資集團——上實基建正在將目光拉回到上海。“回歸上海的步伐將在一兩年內完成。”上實基建董事長周軍的豪言擲地有聲。
而作為上實基建的重點發展業務,水務環境板塊的成績可謂光彩奪目。自2010年開始,上實基建僅用3年即躋身中國水務行業的第一梯隊,獲得“2012年度中國水業最具影響力投資運營企業”,業務涵蓋原水、自來水、污水處理、管網運營等多個領域。
規模快速擴張 業績迅猛增長
其中,作為上實集團海外收購的經典之作,上實環境(前身為“亞洲水務”)是國企收購國外上市公司的成功案例。2010年上半年,上實基建在新加坡對瀕于破產的亞洲水務進行反向收購之后,先后收購整合了3家中型水務企業:武漢凱迪、聯合潤通、南方水務,一舉將亞洲水務的日處理能力從2009年的100萬噸提升至410萬噸,3年盈利擴大了10倍。去年年底,其更名為“上實環境”并升級至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的主板上市。
近日,上實環境發布公告引入中投等4家新投資者,發行31億新股,融資2.1億美元。周軍表示,預計新股發行完成后,公司總資產規模近100億港元,凈資產近40億港元,市值從當初的1億新元猛增至10億新元以上,一躍成為新加坡上市公司百強,環境類上市公司第一。加上中環水務,上實基建直接、間接投資的水務日處理能力逾900萬噸/日。
加大資金投入 尋找并購機會
“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到2016年可以做到1500萬立方米/日處理量,”周軍稱,“今后將繼續加大資本金的投入,尋找大的收購兼并的機會。”
周軍此前在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也表示,上實環境發展的最大特點是,完全通過收購兼并形成的公司。通過四次收購后,包括3個水務公司和1個固廢公司,收購換股融資形成現有規模。公司戰略是收購兼并、產融結合、戰略聯盟。
收購兼并是上實環境的“看家本領”,通過收購兼并建立起上海實業五大產業的四個,即醫藥、房地產、基礎設施和消費品四大產業,收購兼并無疑是它的天性,上海實業2,400億資產,75%是買來的。在吸取收購兼并的經驗和教訓同時,不斷提升管理過程,通過產融結合,將產業和資本市場有效結合。
周軍強調,并購整合重點是雙贏/多贏及產融結合,要形成一個市場化的開放平臺,才能持續收購兼并。將優勢提供給收購對象,才能將兩者結合起來產生更大的效益。第二是做到一邊是收購,一邊融資。第三是產業集中,收購目標性要強。上實環境收購的三個公司完成了華東,華南,華中的地域布局。他預計第四次收購或將在一兩年內完成。
市場化發展 國際化腳步
談到上海實業的發展戰略時,周軍明確表示,市場化和國際化是未來的兩大重點。上實在市場化方面主要表現為收購兼并(計劃平均每年收購一個百萬噸級的水務公司)、產融結合、戰略聯盟。上實一直以來以開放的心態爭取與更多的同行合作,發揮各自的強項。之前有過合作的有中國節能、中國航天、中國水務等央屬企業,同時和一些地方省市國企集團也建立了戰略性合作聯盟關系。
在國際化方面,周軍介紹,未來將引入戰略投資者,在境外上市,擴大境外投資格局。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包括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產業投資基金和財務性投資者等,通過他們的加入,擴大資金配置以強化國際化,并通過大陸、香港、新加坡多地的監管、規范和市場化的環境進行管理。
相關新聞:
編輯:佟婧旸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