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9-05 11:4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曉佳
9月3日,由中國水網作為支持媒體參與的“搜狐2013中國新視角高峰論壇”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開啟。
據了解,本屆高峰論壇以“綠色中國?走出生態危機”為主題。三十多位來自各界的精英齊聚一堂,通過“治水哲學:信息公開宜疏不宜堵”、“自由呼吸:突破增長與污染悖論”、“食品安全:政府監管與市場選擇”、“鄉村復興:環境與文明的雙重涅槃”、“綠色經濟:共同實現美麗中國夢”五個對話環節,共同商討“怎樣建設綠色中國,如何走出生態危機”。
共商“治水哲學:信息公開宜疏不宜堵”
在“治水哲學:信息公開宜疏不宜堵”分論壇中,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總編輯傅濤提出,環境污染的責任主體是地方政府而不是環保局,因此不應追究環保局的治污責任。但是,隱瞞環境污染源,環境信息不公開,應該追究環保局的責任。因為涉及公共安全,環境信息公開應成為基本原則,除了法律規定不能公開的內容都應主動公開,而不是現在所執行的:法律要求公開的才公開。
“由于發展速度太快,我們污染排放強度的下降不足以抵消絕對量的上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一陣見血地指出了我國大氣污染問題的根源。“我們現在的排放總量沒有減少到在氣象條件比較不利的情況下,仍然能抵抗住,出現比較好的空氣質量的程度,這應該成為我們未來追求的目標。”
在空氣和水之外,食品安全從前幾年開始就一直是各界關注熱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綜合司司長孫梅君認為,保障食品安全,企業必須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政府必須認真履行監管的職責,全社會都要行使監督責任,只有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食品安全的長治久安。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面臨著環境與文明的雙重涅槃,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說,“如果城市化過程中能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那樣的城鎮化就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就是依靠體制的城鎮化。同時,我們的農村環境可以變得更加美好。”
“綠色經濟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很重要的解決方案和手段,也是我們經濟要走上一個新臺階的引擎,它對于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也為世界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高級顧問楊富強表示。
綠色科技與綠色經濟的大發展面臨著沉重的環境與資源壓力,但這也將激發眾多資本和企業的追逐。把壓力變動力,將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建設綠色中國,走出生態危機。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