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12-21 09:56
來源:
作者: 全新麗
上周,福布斯中國發布了2018最佳創投人TOP100榜,啟明創投合伙人張勇博士榜上有名,這其實是他連續進入這個榜單了。
本著蹭一波流量的樸實心理,行業里沾親帶故的企業、機構紛紛表示祝賀:“我的朋友張勇博士入選了最佳創投人榜單”。
我仔細看了今年這個TOP100榜單,在主要投資領域中,TMT、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都是出現頻率較高的熱門領域。
榜單中,跟清潔技術、環境領域做朋友的投資人似乎除了張博士外并無第二人。
電話中我向他求證這一點時,他謹慎地表示:環境領域的投資,還有很多基金也在持續做,做得不錯,比如紅杉資本圍繞這個領域成立了基金,涵蓋在他們的工業投資里,紀源資本也在這個行業布局。
很巧,他們和張勇一樣,也是中持的投資人。
我是吃環保飯的,對這個產業有極強的感情。
但同時,張勇自豪地說:“我確實是持續在這個行業專注布局也有極大熱情深入鉆研的投資人。我是吃環保飯的,對這個產業有極強的感情。我秉持著產學研政打通的理念,持續關注這個行業,持續做這方面的投資。”
“我也有一批互相賞識的朋友——不管是企業家,還是研究端”,他表示。事實上,關于他和企業家互相賞識,那確是真正的水乳交融。
張勇愛買手表,企業家們見到他,看見他的手表,誰一表示喜歡,他馬上就把表送人家了。據說中持的吳昌敏就有一塊“張勇牌”手表。
大家都知道,張勇“出身很洋”,他曾留學讀博士,回國后也是在西門子、GE這樣的外企,后來又一直在投資領域。
但他本人穿著以樸素風格為主,沒有體現出“洋”。雞腿兒褲子、合身裁剪的西裝,是另一位企業家王志新帶他去買的。
十年蹤跡十年心
2009年2月,時年36歲的張勇告別GE,加入啟明,負責清潔技術產業(環境產業)的投資,至今已經將近十年。
此外,張勇還活躍于學界(做大學的兼職教授)、實業。
在實業領域,張勇作為投資人,在認可企業家的基礎上,自己也以做企業的心態做投資,比如擔任企業的副董事長,更深度介入企業運作,希望跟行業企業家綁得更牢一點。
因行業所需,和政府也有接觸。這就是他所說的產學研政打通,“功夫在詩外”,沒提到投資,但投資是其中重要的線索。
基金有自己的壽命,推出時就有時間限制,5年,7年或者10年等,而環境領域企業的發展周期通常在十年以上,有的長達15年,20年,所以兩者并不能完美匹配,從時間和金錢上來講,投資的試錯成本很大。
這無疑會增加環境領域投資者的投資難度,考驗他們的眼光和耐性。從張勇的角度,他更看重投資標的的“引擎價值”。
他坦言:到目前為止,有非常成功的案子,有一般成功的,有不太成功的,但是,并沒有特別懊悔的事情。是不是一定要通過時間隧道,回到過去,改變當時的決定?
并不需要,因為每一步都是積累。在他眼中,投資是一個金融工具,一個手段,讓自己參與企業發展中,參與到環境事業里。
在這個前提下,不光是要找到好的行業,在這個行業里找到好的公司,最理想的是所投資的公司是自己營造的行業生態圈的一個引擎。
其實有點可遇不可求,比如在環境領域遇到中持,在能源領域遇到海興電力,就是一種幸運。
企業家只要認你,在投資階段就會等你。
但其實運氣也是一種實力,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關于這一點,張勇在之前接受財經媒體采訪時做過闡述:選定清潔技術產業的細分領域之后,張勇會非常謹慎地選擇“第一單”。
它不但要能帶來好的投資回報,而且還要成為啟明創投在該行業布局的“影子”,發揮著平臺的作用。
將被投資企業的發展節奏和VC周期結合好,以及換位思考也是張勇在采訪當中不斷強調的重點。
通常,張勇以交朋友的心態,和企業家們接觸得很早。從企業家的角度,張勇和他們交流投資理念以及行業認知,會坦誠VC的時間約束等限制和能夠為企業做出的貢獻,以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
“企業家只要認你,在投資階段就會等你。”進入到企業之后,張勇及其團隊會和企業一起配合,將合作期的價值做正向放大,真正地起到VC應該發揮的作用和價值。自2011年帶領啟明創投投資中持后,張勇和中持的關系就是一種互相成就、互相促進的關系。
不懼寒冬,環境領域值得長期投入
還記得2012年冬天,我曾和許總、張勇一起出差廈門。
張博士對中持的前景充滿期待,那時候大家都預測中持旗下將有一家公司上市,但并沒有誰能確切地知道是哪一家公司,以及在什么時間點。
2017年,中持股份成功登陸A股。
環境產業是慢效應,但也是持續效應,甚至是越往后回報越高,這種回報不光是經濟上的。
(圖中前排右四為張勇)
如張勇所言:“成功自然是好的,哪怕不成功的投資也是一種積累。我相信這個產業會給愿意長時間投入的人,勤奮的人,給予足夠的回報。有的行業來得比較快,環境產業是慢效應,但是是持續的效應,甚至是越往后回報越高,這種回報不光是經濟上的。”
我國正從粗放型的減少對環境排放、控制能耗,逐步過渡為環境修復、環境共生,最終達到環境創造。“它是接下來二三十年可以深挖的一個大行業。”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