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5-04-17 17:44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傅濤
資本體量的加大。原來水務資產,企業都在百億級,重置資產在萬億級。有一部分完全不賺錢的,財政買走,變成政府購買服務;有一部分真正賺錢的,賣給市場公司,讓他變成特許經營;有一部分賺錢不夠的,政府補貼,讓他變成補貼性特許經營。資本體量在加大,產業不是百億級的重置,而是千億萬億級的重置。
從投資到投融資,不會融資就不會投資。實際上投資公司并不是投融資公司,以前他們都是花股東的錢。投資公司沒有不斷的融資,不叫投資公司,總會缺錢的,沒有不缺錢的投資公司,投資公司必須要考慮不斷融資。如果跟資本市場連到一起的時候,你的經營團隊就已經是投融資團隊了,因為你的融資變成過程化、碎片化了,天天在融資,天天在投資,就是一個橋梁。資本是浮動的,有它的進出規則,它總是向勢能高的、掙錢多的地方轉移,行業現在正在一個高點上,所以一定會受到資本的追捧。
資本再放大。真正跟我們匹配的資本是什么?是社保、養老資金這種,甚至少量的險資,低成本的、風險控制要求很高的、低收益的。遺憾的是,大部分企業只會用表內資金,要么貸款,要么資本金,一直沒有表外資金,這將承受不了萬億級的資金之重,需要表外資金的注入。
環境企業家正在面臨金融洗禮,就像我們上學一樣,剛開始同學差異不大,二十年以后差距特別大,因為這是一個長跑比賽。但金融把長跑過程一年搞定了,只要上市的,優點缺點會迅速被金融放大。金融正在放大企業間的微小差距。內生式的競爭規則正在改變,變成內生為輔,外生為主的格局。我想呼吁產業要理性看待金融問題。呼吁面對金融的自強不息,沒有好的基本面,不能面對金融。
我們這次所面臨的大時代變革,比十年以前的特許經營更猛烈,要充分重視大變革。國家大量政策的推進,讓環境產業受到了更多輿論的關懷。短短兩三年時間,狂風暴雨一樣的政策撲面而來,這時候產業的變革必然來臨。
過去15年如果支柱產業是房地產,未來20年環境產業將有望成為支柱產業,能夠拉動未來經濟增長。
按照我國比較擅長的手法搞下來,環境產業就會成為支柱產業,大未來,環境產業是漩渦里的歌,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經濟的漩渦,已經被卷到經濟漩渦中間。在座有很多金融人士來關注我們行業,把行業當金礦來看待,所以產業的現狀是能人倍至,資金倍至。
產業未來的預測,我用一橫一縱來表示。真正的一級環保公司是做界面的,政府退回去了,必然要有人上,但得有足夠的錢、有足夠的技術能力,這種公司我們稱為一級開發商。更多公司走向縱,原來再小的公司什么活都可以干,監管嚴格以后,上游不是政府而是產業主體,這時候沒有金剛鉆,攬了瓷器活會搞砸的。需要的一定是專業化的,極致化的企業。規模不大,又什么活都會干的公司是最沒有前途的,資本無法識別你的價值到底是什么,現在可以混得很好,但是很快隨著市場的發展,會被市場所淘汰,建議這種公司要么往上面轉,要么往下面轉。
我剛才講到了,為什么是兩個方向,一個是細分領域各個組合,另外是面向地方政府、面向污染企業、園區政府一個綜合性的服務界面。這兩種公司必然會成為未來產業的主流。
這種體制下,我們有一個基本的理念,就是產業共生。原來產業很少談共生,就是因為每個人的界面都是政府,當政府退到公共服務完全外部化的時候,企業做單元服務的時候,四周的全都是企業,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政府關系形成我們的唯一體系了,這時候需要共生。共生有幾個原則,不考慮別人,只考慮自己的公司是很難生存的。核心利益是建立在核心價值基礎上的,而且核心價值必須是合作對方也認同的。
在新一輪變革中有許多不確定性,行業的前行一定需要知音,也需要伴侶。
E20環境平臺面向行業TOP20的優秀企業進行服務的一個平臺,15年的堅守和夢想,在環境領域里完善市場機制,包括論壇、研究報告、網站,始終不變的宗旨就是這個,想促進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我們也希望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卓越同行,筑夢環境。謝謝大家!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李曉佳 時間:2015-3-27)
編輯: 蔡囊
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