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11-24 15:41
來源:
作者: 薛濤
提及歸土派的“循環理念”,薛濤表示,有機質循環自古有之,“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在農用土壤上施肥情況是化肥50%,有機肥50%,而現在是化肥75%,有機肥25%。整個農村隨著我們城鎮化,城鄉進一步分裂,有機物源源不斷送到城市,原來小農時代的有機物循環的鏈條被徹底打斷。即便現在那有限的25%的有機肥中,原料也主要來自褐煤,目前有機廢棄物的利用率卻只有2.6%。”
由于以上原因,中國的化肥使用量是國際的三倍。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步下降,僅為歐洲水平的一半(同樣是人口密集的地區。)有機質的下降降低了化肥的吸收效率,而為保證農產品產量,又加劇了化肥的施用量,走向了惡性循環。而有機質的下降還會帶來多余的化肥更容易溢出到水體和空氣中,帶來了大氣和水體的污染。”
“小時候有一個繞口令叫化肥會揮發,這句話叫一語成讖。”12月20日北京第二次拉起紅色霧霾的警報,而霧霾中來自銨鹽的成分有20%,而銨鹽有37%來自畜牧業、23%來自化肥施用,可見霧霾60%的元兇都出自農業,“目前,國家有一個要求,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量。”薛濤指出,這樣,有機肥市場空間可超600億。本屆論壇中,北京嘉博文和上海復振將分別就從農業產業鏈擴展到有機物處理方面分享他們對生態循環的思考。
9、對接資本市場
“今年固廢并購總金額比去年增加了50%;產業總規模超過130億; 2015年行業內有42家環保企業,其中固廢領域16家。”薛濤介紹登陸新三板是2015年環保領域的一大熱點。
論壇首日的最后一個對話環節緊扣“生態化轉型下的產業與資本對接邏輯”進行對話,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高宏坪聯合鄔煜發布了“新三板固廢資源化企業成長之道”,提出產業與資本更像是婚姻雙方,一定要找到那個對的人,在生態化轉型中,資本對被投資企業以及所關注企業,都將起到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該報告請翻閱本公共號之前的發布。)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薛濤 發布時間:2015年12月25日)
編輯: 李丹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