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3-05-18 09:24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谷林
在傅濤看來,當地政府接受了外資的收購溢價,外資也肯定會在戰略考量之外,通過其他方式實現成本轉移。他將此總結為“十式騰挪”如分期付款;調高水價;土地開發等非水業關聯;投資某一項目,附送其它項目,“買一送一”或“買一送多”等。而這樣的高溢價出讓公共服務,最終會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要由老百姓來買單。
在餐廚處理領域,很多政府的做法其實和當年那些政府的做法“異曲同工”,只不過以前是多收錢,現在是少付錢。
政府因為不給企業垃圾處理補貼,所以必須考慮讓餐廚企業在其他地方有可以掙錢的機會,才能實現利益平衡,如將高價值的廢棄油脂回收納入特許經營,餐廚企業是平衡了,可餐飲企業的利益該如何保障?
像前所述,別人一斤2.5-3元,思博盈動卻只出1元,如果餐飲企業無權賣給別家,那思博盈動的收購行為不就是強買強賣嗎?而且是政府支持下的強買強賣。對此,政府的監管在哪里?如何在規范餐飲企業廢棄油脂收集、保證特許經營企業利益的同時,也能保證餐飲的利益不被賤賣?如果收與賣的雙方,最終依然達不成共識,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雙方的問題?
那么,最后可能又會回到一個問題上:政府為什么不給餐廚處理企業垃圾處理補貼?
餐廚垃圾資源化會有收益,可是能否將處理費和產品收益分開?就如垃圾焚燒,該有的處理費要給,發電收益也依然存在?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