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2-09-21 10:24
來源: 《CE碳科技》
作者: 徐一雯
垃圾焚燒發電成“減排勞模”?
生活垃圾焚燒為我們國家的生活垃圾處理行業減排做了很大的貢獻,可以稱得上“減排勞模”。然而焚燒發電廠的減碳效果是相對的,主要體現在跟填埋處理相比。從絕對排放來看,生活垃圾中含有的塑料等組分是化石來源碳構成的,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直接排放,垃圾焚燒廠是增加碳排放的。
今年6月,歐洲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ENVI)通過了關于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修訂的報告,提出將城市垃圾焚燒裝置自2026年起納入碳交易,未來歐盟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將要為自己產生的碳排放付費。
因此徐海云總工認為,我們無法寄希望于垃圾焚燒廠通過減排效果來獲取收益,這是不現實的。
服務收費如何到位
近幾年,生活垃圾焚燒補貼逐步“退坡”。徐海云總工提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屬于現代服務業,一般來說,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消費者就應當付錢,為消費者提供高水平服務,消費者付費水平也應該相應提高。關于計量收費,徐海云總工指出發達國家生活垃圾計量收費大多適用于低密度居住區以及自家垃圾桶,美國實行計量收費的社區不到50%。高密度公寓式住宅如韓國和中國臺北采用專用垃圾袋計費。而我國城市居民大多公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收費缺少有效計量載體,計量收費成本高,這其中根本的問題還是收入水平發展的不平衡。國內垃圾處理如何收費、收費多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最后,徐海云總工對環衛行業市場空間進行了預測,他說,如果大陸人均環衛投入300元人民幣,環衛市場年度費用就達4200億人民幣。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預測,但體現了環衛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目前還存在著許多棘手的問題與觀點不同的爭議,需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進一步通過時間來證明。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