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09-22 09:59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北京通州區馬駒橋桑德集團辦公區
05 “中華碧水計劃”與BOT——投運
1998年金融危機,國債發行第一次開始推動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文一波看到了市政污水處理爆發的商機。1999年,文一波提出“中華碧水計劃”,中國環境產業開啟了市場化改革的新紀元,桑德集團也由此奠定了產業領跑者的地位。
“中華碧水計劃”不光是一個響亮的口號,桑德同時提出有BOT模式配套,還有適合中國國情的2L和3L市政污水處理技術,計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市政領域以往的投資、建設、管理模式,推動國內城市的市政建設。
來賓電廠是我國引入BOT概念的第一個項目,但是在環保行業里面并沒有引起普遍重視。文一波敏銳地認識到這可能是民企進入市政的機會,他消化吸收提出了污水處理BOT模式。這個時候,正是PPP進入中國的第一階段——從八十年代萌芽到2003年。(相關鏈接:薛濤:中國特色三大關系決定PPP國情)
1999年,他連續撰寫了《改變環保產業的生產模式》《淺論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資金籌集問題》《城市污水廠建設和運營費用的探討》等文章,并在業內期刊雜志發表。
當時有不少人說:“文一波就是個破局者,破壞的破。”文一波說:“我是破局者沒錯,但是是打破的破。”文一波要憑借自己的努力,挖掘民營企業的優勢,打破“玻璃門”,讓不可能成為可能。事實證明,在那之后,民營企業迅速崛起,伴隨著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市場標準越發趨于理性化,國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逐漸形成。
最重要的是,文一波掌握了BOT這個利器。但桑德第一個BOT項目的獲取過程頗為曲折離奇。
當時北京市在污水處理廠建設方面有不同觀點,一種觀點是建大型污水處理廠,這種觀點催生了高碑店、清河等污水處理廠。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鄭元景是一位老環保人,他認為應該先建設一些小型污水處理廠,有利于水資源利用和河湖補水。也因此,北京市才在城內規劃了吳家村和肖家河等污水處理廠。
文一波努力推動用BOT模式建設清河污水處理廠受挫,又給北京市政府寫信,最后,在2000年獲得了肖家河污水處理廠BOT項目,這個2萬噸的廠子,是我國最早以BOT模式建設的市政污水處理廠之一(2016年已升級為再生水廠,日處理規模由2萬噸提高到8萬噸)。這個時候,距離建設部發布126號文,在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全面推行特許經營還有近四年。
文一波其實并不認識劉淇市長,也不認識北京市有關領導。實際上,他懷著中華碧水計劃的宏大夢想,以民營企業的身份寫了一封信給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委。談到北京市未來要申奧,我們的公共設施的服務不能是壟斷的。桑德表現出很強的專業化的勇氣,它認為能通過競爭機制來極大地降低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成本,同時為北京申奧加分。在這個背景之下,才有了領導的批示。
給領導寫信這招啟發了另一位姓文的企業家,為了在市政污水領域推MBR,他給北京市政府領導寫了一百多封信。
肖家河項目的獲取過程艱苦卓絕,做的時候也不容易。
在圓明園西邊同一個區域在建一個花園別墅,房地產公司老板反對在這里建污水處理廠。桑德的一個副總,就組織了小200號人(協作單位的工人和自己的工人),在凌晨四點,趁著黎明前的黑暗,趁著保安都還沒起來,去搶占地盤,靜悄悄地把地圍了起來。到了白天,對方就鬧將起來,雙方僵持了一個禮拜,文一波沒有退縮,肖家河污水處理廠最終于2002年建成。
這個項目標志著桑德從工業廢水處理向市政污水處理轉型,這對民營企業以BOT方式進軍市政污水處理也是意義非凡,有了它及金源等公司的努力【相關鏈接:再見,金源經開污水處理廠,再見,BOT時代】,才有了2002年建設部推動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出臺《促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意見》,才有了2004年的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即著名的126號文,至今仍是供排水和固廢行業市場化的定海神針),有了2005年的特許經營監督管理辦法。這些文件的出臺,其實都是晚于產業主體和地方政府的改革實踐的。
桑德集團和文一波在歷史轉折時期,利用政策性契機,果斷在商業模式上突破,對行業的市場化改革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是有功勞的一筆。
2003年,中國水網開始進行年度企業評選,自2003-2018年,十六年,桑德始終代表民營企業在十大影響力企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2016年3月30日,文一波在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發言。這是他最后一次參加水業戰略論壇,他此前幾乎參加了歷屆水業戰略論壇和固廢戰略論壇(最后一次參加固廢戰略論壇是2017年12月)。
06 跨入固廢——雙輪
“十二五”期間,由于污水處理市場飽和,多數公司將目光轉向垃圾處理產業。隨著住建部將垃圾發電納入可再生能源補貼,業內人士預計,垃圾發電產業即將迎來10年增長期。從那時起,文一波開頻繁造訪各地城建系統,希望將桑德集團另一板塊——桑德環境打造成為支撐桑德固廢業務的重心。
梳理知名環境公司的成長路徑會發現一個現象,國企的大部分和民企的一部分,都是選擇固廢、水務兩條腿走路,畢竟都和城建系統打交道,把水務拿下了,說明政府關系做通了,再去做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就是順道。最早的有金州,后來的首創、北控、光大,本質都是兩條腿走路,桑德也是這個套路。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