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6-19 16:08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全新麗
這一步要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通過加藥、混合、絮凝、沉淀,去除水中的磷酸鹽,并控制出水懸浮物濃度。
處理后的水進入反硝化生物濾池,利用濾料和濾料表面微生物作用,進一步實現總氮和懸浮物的去除。
最后,再通過臭氧或加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后,就可以將處理過的水作為再生水使用,沖洗廁所,洗車等,這時候它不再是污水,而是一種水源。
如果在深度處理環節用膜處理,像對飲用水那樣處理它,真的可以生產出能飲用的水,比如新加坡的新生水。
以上是比較通常的步驟,不同的污水處理廠為了深度處理或者其他緣故也會增加一些創新技術產品的使用。
縱觀這三個步驟可以看出,污水處理廠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抽升呀、曝氣呀等等,所以污水處理廠不光建設要花錢,建成后運行、維護成本也是很高的,電費占大頭,還有藥劑費、維修費、大修改造費、污泥處置費、固定資產購置費以及人員費用等等。
一處二沉池配水井旁邊的小景觀
污水處理廠原來就是由各種池子及構筑物組成的一個觀感不佳的所在,現代化城市離不了它,但又不太喜歡它,覺得它又臭又占地兒。現在通過加蓋子等方式,臭味的問題解決了一些。
不過我也參觀過一些很美好的污水處理廠,比如原來中持運營的慈溪東部污水處理廠,還有北排的槐房再生水廠,雖然它們也是包含上述三步的普通污水處理廠(槐房還使用了MBR),人工濕地景觀的增加讓它們看起來不那么普通了。
人工濕地不光能繼續凈化水質,還會對整個生態系統起作用。在這里,有流水潺潺,綠草幽幽,鮮花盛開,蝴蝶飛舞,小魚游來游去,飛鳥做窩安家。若再種植一些瓜果蔬菜,養雞養鴨養條狗,倒是能營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氛圍來。
一個污水處理廠的人工濕地
一個污水處理廠一角
編輯: 王媛媛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