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1-15 10:21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顧春雨、王妍、張曉娟
建筑垃圾這個事并不好干,溫老師在上午也有所探討,上海建筑垃圾偷偷傾倒到蘇州的事件,促成了上海環境在上海的建筑垃圾項目落地。這是我們從E標通關注到的建筑垃圾市場化項目,數據顯示近兩年建筑垃圾市場化項目逐漸提高(見左圖),很多建筑項目是由B方陣這樣的地方政府平臺公司操作,我們無法監控到它的價格或者商業模式。建筑垃圾PPP項目比例非常低,大概89%都是采取特許經營的方式,因為建筑垃圾更多是資源化的收費模式,較少采用政府補貼(見右上圖)。
建筑垃圾市場化項目主要發生地在華中、華東,其次是華北(見右下圖),我們會繼續關注建筑垃圾、裝修垃圾對固廢行業增量的補充項目,我們相信中間的機會非常大。這是第一部分,主要講行業。
固廢市場競爭格局
到企業端來分析,今年最大的熱點是什么?國jin民tui,我們專門分析了企業的狀況,我們把所有的企業所有制分為民企以及民企中逐漸引入國企的民企(偏民企混合),當民企所有權、控制權逐漸向國資轉移的時候,我們把他定義為偏國企的混合,如啟迪環境。在國企中間包括地方的國資委直接控制的,地方的公用事業專營體制下的平臺型國企,也包括省級平臺型國企以及純市場化的國企。
這些企業我們把他們貼上標簽,在分析生活垃圾焚燒企業的十年發展中(見左圖),我們看到這樣的局面:純民企還不錯,來自于我們垃圾焚燒的利潤好于污水。主要原因在于垃圾焚燒發電的利潤比較好,尤其下手比較早的,所以在資本變化之中,他的抵抗力比較強,受沖擊相對較小,如果對應看水的領域是慘不忍睹的。民企在垃圾焚燒領域的規模大概保持在25%左右,還有國企參股民企,即民企的實際控制人是民營企業的(民企混合),這個比例是上升的。另外的淺紅色就是已經轉移到國企來控股的(國企混合),比如發言的啟迪環境;還有純國企,純國企依然是我們的主力軍,國企在重資產運營中有天生的優勢。
我們再看垃圾焚燒領域國企的變化,右邊(見右下圖)是把左側的純紅色的下面那部分又拆成了市級平臺、省級平臺和市場化國企,2019年,在垃圾焚燒領域又多了一個競爭者——省級平臺公司,他們也是要通過招投標獲得項目的。
這是我們通過上市公司的(只有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是公開的,大部分是截止到2018年報)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的。財務指標這塊,營收還是在增長的,應收賬款的均值也是在增長的,無論是固廢、水還是環衛(見左上圖、中上圖和右上圖)。環衛我們去掉了中聯和龍馬,因為這兩家設備營銷占了很大的比例,我們更關心的是僑銀和玉禾田。營收的增長率因為受到PPP退潮的影響水務行業增長率大幅降低;固廢行業和環衛行業相比,環衛增長速度更高,固廢還在增長中,只是增長率有所下降(見左下圖)。應收賬款的增長率,環衛行業偏高,2018年偏高,固廢行業2018年還不錯(見中下圖)。我們又把這兩個數字比了一下,即應收賬款除以營收,即考慮規模的釋放的前提下再看應收賬款的增長率,水務仍然是最高的(見右下圖)。這至少從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么2018到2019年期間水務行業的國jin民tui的影響非常大——應收賬款是其中一個原因。
我們看一下市場化率和集中度,環衛市場化率速度非常快,三年之內已經從16%到40%,快追上污水行業了。當然比不上垃圾焚燒,垃圾焚燒從大規模釋放開始就是特許經營的時代,這個數字一直保持非常高的比例,這跟他的專業性和市場慣例有很大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的垃圾焚燒市場集中度也是得益于其一開始就非常高的市場化比例,所以他的行業集中度是最高的。如果不是固廢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很難從政府拿到垃圾焚燒項目,因為太敏感,政府一定會選擇有成熟業績的企業或者是前十幾名的企業。污水的市場化程度,在經過2018到2019年的PPP以及資本收漲之后大幅提高,因為有很多兼并發生。環衛市場集中度是下降的,因為進入門檻比較低,大約有12000家,每年還有新增的企業進入環衛領域,他們拉低了市場集中度。危廢領域一直維持不動。
我們的固廢十大影響力生活垃圾的焚燒占比很大,固廢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拿到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的83%,其中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拿到43%,強者恒強,非常明顯。
這是投運的規模,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以后已運營的項目已經接近未運營的項目,企業的營收、收入比例、現金流會等會大大改善。為我們企業在未來拓展其他業務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這是一個行業好的現象。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