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4-01 13:37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全新麗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王凱軍教授認為:我國面臨城市水環境管理重大戰略轉折期,具體表現為四大趨勢:一是從追求工程結果到關注工程效果的轉變,即從重點污染源檢測轉變到檢測河流斷面;二是主控污染物類型從過去主要關注有機污染物轉變為關注氮、磷等營養元素控制;三是從點源控制到面源控制的轉變,水污染控制主戰場將由點源控制轉向流域綜合整治;四是從被動防治到主動修復的轉變。這是最為重要的轉變,由被動防治轉變為主動生態修復和建設,特別是特殊地區主動追求與其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更高的環境質量。
近20年前北建工的車武教授就對初期雨水污染進行了研究。從分析數據可以看出,初期雨水的濃度甚至高于污水的濃度,而相當時長的降雨時間后,排放雨水濃度仍然不能滿足水環境的要求。針對低濃度污水可能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建立海綿城市解決雨水問題。
從城市建設、環境治理等多個角度來看,海綿城市無疑是順應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方向的未來之城,是一座城市所能期盼和達到的詩和遠方。
從低影響開發到海綿城市,體現出了中國人的想象力,將海綿城市落地建設,體現出了中國人的創造力。期待越來越多的城市像遂寧這樣,加入到行動派行列,在“舍”與“得”的平衡中,讓生態宜居變成一座城市的常態。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